來源:達爾生 | 2019/9/3
一個完整的智能溫室建設小氣候控制系統(tǒng)由溫度、濕度、二氧化碳濃度、光照、營養(yǎng)液等五個子系統(tǒng)組成,它們分別完成對上述作物生長條件的控制。溫室系統(tǒng)是一個非線性分布參數(shù)、時變、大時延、多變量強調耦合的復雜系統(tǒng),它所處的環(huán)境充滿著大量不穩(wěn)定因素,智能溫室建設控制任務是要完成動態(tài)多目標的協(xié)調控制。
1、智能溫室建設結構設計
進行智能溫室建設布局、形式、尺寸等方面設計,應考慮結構、機械、覆蓋與支撐材料、通風、保溫、給排水以及環(huán)境調控設備等多種等多種因素,并應考慮本地的地理氣候條件,利用自然資源,力圖降低制造成本和運行費用。其結構框架設計的特點歸結如下。
(1)溫室結構布局。南北棟建筑可使太陽直射光平均日總量透過率較高。因此,采用一種主向陽面做成大弧度頂面的鋸齒型屋面,其光照總量要比采用對稱向北屋面大大增加。
(2)智能溫室建設覆蓋材料透光率對溫室的光照總量有著重要影響,采有長塑料薄膜(陽光穿透率85%)為覆蓋材料。其性能價格比比玻璃好、聚磷酸脂中空板(PC)、聚氯乙烯板(PVC)、玻璃纖維聚脂板(FRP)。
(3)智能溫室建設通風應充分利用自然條件,明確溫室開窗的朝向很重要,如地區(qū)全年平均主導風向為東南,則天窗的位置應設在北側。同時溫室屋面設計成大弧度曲面,不僅美觀,更重要的是室外氣流在靠近屋面形成貼附的空氣流線,從而在天窗外側凹陷處形成渦流區(qū),使該區(qū)的靜壓力低于溫室內的氣壓,并且隨著室外風速越大,壓差也就越大,通過天窗排除的空氣也越多,起到通風降溫的效果。